台北街頭撿到的人民幣


中華民國100年3月15日星期二,天氣:陰有雨+冷氣團來襲,地點:台北街頭

以前的人說:「臺灣錢淹腳目」,意思是說在那經濟起飛的年代,只要肯努力上班,工作機會不但俯拾皆是,家庭收入與老小溫飽更不是問題。

也因此,當人民都脫離貧困而邁向小康後,走在大街上偶爾撿到個銅板也是不足為奇(五角、一元的),不過當年戒嚴的關係,臺灣對外並未大力開放觀光,想在台北街頭撿到國外的銀兩幾乎是不可能的事。
隨著無煙囪工業的推動,愈來愈多世界各地的遊客到寶島觀光與渡假,加上後來開放東南亞等國家的人民到臺灣工作,街道上被人們不小心遺落的銅幣開始多元化起來,美金、日幣、印尼盾、泰銖...等,雖然不若新台幣般〝俯拾皆是〞,但至少不再讓新台幣〝一支獨秀〞。

兩岸人民因為政治上的關係被分隔了一甲子之久,也因此在街頭上怎麼樣就是撿不到這〝匪貨〞,不過隨著兩岸觀光逐漸開放,除了新台幣已經登陸,人民幣也在這幾年進入臺灣,阿嘉也得以在時光巨輪滾動下,生平第一次接觸到對岸的貨幣,而且還是在台北街頭撿到的....

#01 人民幣的〝壹角〞,比較特別的是左下角顯示了幣值的羅馬拼音(大陸地區不若我們有注音符號,那邊的拼音與發音都是依這羅馬拼音完成....阿嘉的疑問來了,那大陸人在習字的時候優先要學會是26個英文字母嗎?不然怎麼學發音?),而且這面額是設計在正面~~~


#02 不知硬幣背面的圖樣涵義為何,阿嘉只注意到這斗大的幾個〝中國人民銀行〞羅馬拼音,不知這樣的設計是為了方便哪個地方的人民讀唸?是非使用中文地方的旅客嗎?話說世界各地的貨幣都有簡稱,像新台幣是TWD、美金是USD,那人民幣咧?答案是RMB(Renminbi),真是好樣的,以前在學校唸書時成本會計是原文的,班導就曾問過我們這問題,結果全班沒人知道...


#03 另一個特別的地方是這壹角硬幣外緣沒有蝕刻的鑄模耶,非常光滑的一圈,手上沒有其它面額的人民幣硬幣,不知這樣的設計是否是統一的規格哩.....不過阿嘉撿到這硬幣時原以為是壹〝圓〞,沒想到只是壹〝角〞而已,之前去美國時還有接觸過〝分〞的幣值單位;錢幣面額可以反映出一個地方的通貨膨脹程度,早年新台幣從伍拾圓〝紙鈔〞改成伍拾圓〝硬幣〞時就代表了某種程度的通膨,近年還曾發行過貳佰圓與貳仟元面額的紙鈔(不得不說這真不知是哪個腦殘的官員想出來的設計,雙位數的設計是在考驗腦筋急轉彎嗎?和一般民眾貨幣的使用習慣大大不同!),希望新台幣不要發展到和日圓一樣有〝萬〞為單位的面值,賺的薪水就已經夠少了,錢可別又愈變愈薄~~~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