鐵道攝影:Pentax K-3 Mark III K3


中華民國110年6月21

筆者當年是為了拍火車而入手第一台單眼相機:Pentax K20D。早年Pentax數位單眼相機較令人期待的升級有二,一是白平衡的準確度,一是對焦系統的速度。

白平衡議題在筆者入手Pentax K-3且實際使用一段時間後,確實能明顯感受到此部分升級後的準確性;對焦系統的改善則是筆者此次入手Pentax K-3 Mark III後最能體驗到的升級效益,也是此次決定將相機主機升級到Pentax K-3 Mark III的主因。過去筆者拍火車時常發生在地面站上都還好,但一旦位於光線不好(地下車站、陰雨中的地面車站)的情境下,拍攝〝靜態〞列車的挑戰不小(沒糊掉的相片屈指可數),拍攝〝行駛中〞的〝動態〞列車則更是幾乎張張都糊。

在還沒拿到相機前筆者心中就擬定一個測試計畫,想看看Pentax K-3 Mark III能否勝任鐵道攝影這領域,初步規劃以三顆鏡頭(Pentax DA17-70mm、DA18-135mm和DA55-300mm)、2個月的時間來進行測試;沒想到COVID-19疫情趨勢日益嚴峻,三級警戒下哪都去不了,筆者遂僅能先以台灣高鐵700T和機場捷運作為測試標的。

三顆鏡頭使用背景如下:
  1. DA17-70mm這顆旅遊鏡是筆者使用最久的旅遊鏡,它有著SDM馬達(Supersonic Direct-drive Motor)和f4.0的恆定光圈,搭配Pentax K20D一起拍照可謂是絕佳拍檔。
  2. DA18-135mm為筆者第2顆旅遊鏡,當年和Pentax K-3一起購入(為組合包),它有著新一代的DC馬達(直流馬達, Direct Current Motor)。和DA17-70mm相比,這兩顆鏡頭都是smc鍍膜,但是DA18-135mm的廣角稍窄且沒有恆定光圈,優點是望遠端明顯較遠且為一顆具體有著防塵、防滴的全天候WR鏡頭。Pentax K-3搭配DA18-135拍火車時的〝可用性〞較K20D搭配DA17-70mm為佳,對焦系統雖然有提升,但在一些〝搶拍〞情境發生時仍明顯感覺到〝力不從心〞的感覺,尤其是開車在路上想瞬間捕捉一旁奔馳而過的列車,往往不是對到焦時列車已跑遠,要不就是迷焦。其拍攝感覺和K20D搭配DA17-70mm時很像:在地面站上都還好,但一旦位於地下車站時就常受限於光源而無法對焦、無法捕捉到動態列車或會有晃影。
  3. DA55-300mm為筆者第2顆望遠鏡頭,它有著PLM馬達(步進馬達, Pules Motor)和HD鍍膜,為一顆具體有著防塵、防滴的全天候WR鏡頭。基於安全考量及模擬〝觀光客〞隨走隨拍的情境,所拍攝照片都是手持而不使用腳架。
拍攝的主體主要有:
台灣高鐵:主要是南港車站和桃園車站
機場捷運:主要是A18車站往返A19車站間

結論

先說結論,Pentax K-3 Mark III的確已能勝任鐵道攝影的任務(若同時搭配HD鍍膜PLM馬達的鏡頭,則畫質佳對焦速度更快),配上全天候WR鏡頭,根本不用去考慮拍攝時的天氣因素。衍生而來的是,若高速奔馳的列車都能由最新的對焦系統來捕捉,作為紀錄子女成長的親子攝影,筆者相信Pentax K-3 Mark III也可游刃有餘(此點筆者也親身使用HD DA20-40mm鏡頭去實證,拍得了一系列漂亮的寶貝女兒照和祖孫互動照)。

基本參數

經過六回合的拍攝,筆者建議Pentax K-3 Mark III於鐵道攝影使用拍攝的建議基本參數如下:
拍攝模式:快門與光圈先決自動曝光(TAv即固定快門速度和光圈大小,由相機自動調整ISO值)
對焦模式:AF.C(單幅自動對焦)
AFC.C第一幀動作:自動
AFC.C連拍時的動作:連拍速度優先(FPS)
自動對焦區:擴大選擇區域(M)
驅動模式:連環拍攝(M)
測光模式:多區測光
影像色調:風雅
震動補償:自動

參數中有兩個是筆者想特別提出的,一是自動對焦區,一是AFC.C連拍時的動作

雖然Pentax K-3 Mark III拍飛禽時在自動對焦區使用〝自動〞模式(自動區域、範圍選擇、選擇)時能得到很好的結果(如抓到禽鳥的眼睛),但於鐵道攝影時仍必須選擇SEL模式,且建議為〝擴大選擇區域(M)〞。筆者嘗試好幾次,〝自動〞模式下相機似乎無法辨識攝影師想拍攝的物體(相機不認得火車?),因此根本不知道要將焦點對到哪。使用SEL模式似乎是人、機之中的一個平衡。

另一個AFC.C連拍時的動作,筆者一開始用的參數為〝對焦優先〞,結果發現設定成這參數後偶爾會發生快門按不下去的情況(不知是否為bug,得看日後釋出的韌體能否改善)。經過與P友的討論,將參數調整成〝連拍速度優先(FPS)〞後就暫時未再遇到快門按不下去的情況。

測試基準

#01_高鐵捕捉的對焦判斷為車頭擋風玻璃上的列車編組號碼


#02_機場捷運捕捉的對焦判斷為車身旁的列車編組號碼

犀利的對焦系統

#03_高鐵700T進入桃園地區時其時速約200多公里,之前筆者曾使用手機或Pentax K-3試著拍路旁這"紫色系"的吊車和工程車,但事後檢視相片時每張都是糊的。Pentax K-3 Mark III的對焦速度真的令筆者驚豔,它的對焦系統不但能拍到工程車,且車牌是清楚的。


#04_經放大檢視畫面,Pentax K-3 Mark III果然沒令人失望,兩輛工程車的車牌竟然都非常清楚!!

地下車站的列車離站

#05_高鐵700T離站時的瞬間加速不算慢,此種動態情境的拍攝在過去想都不敢想。在Pentax K-3 Mark III下不但能捕捉到列車離站的倩影,且還能隨著列車離開的距離去改變焦距繼續拍攝(在過去改變焦距=和列車說bye-bye=拍不到好照片)。圖為使用DA17-70mm鏡頭拍攝,焦距31.1mm。


#06_使用DA18-135mm手持攝影(未使用任何輔具,如單腳架),不但可以準焦且當焦距來到望遠端135.0mm時,鏡頭依然準焦。


#07_使用DA18-135mm手持攝影(未使用任何輔具,如單腳架),不但可以準焦且當焦距來到望遠端115.0mm時,鏡頭依然準焦。

地下車站的列車進站

#08_高鐵700T進站時的時速約為70公里,使用Pentax K-3 Mark III輕輕鬆鬆的就能捕捉到〝動態〞列車的身影。圖中使用DA17-70mm鏡頭拍攝,焦距70.0mm。


#09_使用DA18-135mm拍攝高鐵700T進站時,焦距為87.5mm。


#10_Pentax K-3 Mark III搭配DA55-300mm的效果好極了!PLM馬達對焦過程真是安靜又迅速! 焦距為230mm。

地上車站拍列車

#11_使用DA17-70mm拍機場捷運列車,圖為70.0mm端裁切放大後。


#12_使用DA17-70mm拍機場捷運列車,圖為135.0mm端。


#13_使用DA55-300mm拍機場捷運列車,於300mm焦段時機場捷運列車車側的車身編號1408非常清晰(未裁切)。


基於以上的測試,筆者真心認為Pentax K-3 Mark III已足堪擔任鐵道攝影的使用相機,且搭配配有PLM鏡頭的組合更棒。不過目前為止它仍有三個議題待解決,主要有:
  1. 高ISO躁點的議題:這議題非常不穩定,在某些光源下ISO 12800的躁點為可接受狀態,但在某些光源下ISO 12800的躁點則完全無法令人接受,希望日後的韌體更新可讓它更穩定。
  2. 紫邊的議題:嚴格來說這應該屬於鏡頭的議題,但作為最新機身,應該可以在韌體上對各舊款鏡頭的鍍膜因子最佳化,尤其是紫邊問題。
  3. 白平衡的議題:雖然現在白平衡的議題已經很少被P友拿出來討論,但以此次於滂沱大雨雨勢中拍列車的情境來說,Pentax在這塊仍有可強化的空間。

色偏的議題

不知是不是鍍膜上的差異,HD鍍膜的DA55-300mm對LED的顏色紀錄明顯較smc鍍膜的DA17-70mm與DA18-135mm為準。以台灣高鐵月台的旅客資訊顯示看板而言,smc鍍膜的色偏非常明顯,將原本應該淡藍色的外框顯示成淺紫色。

#14_DA55-300mm,旅客資訊顯示看板外框和現場一致(焦距為170mm時)。


#15_DA17-70mm,從圖中可以明顯看到旅客資訊顯示看板外框變成紫色(焦距為70mm時)。


#16_DA18-135mm,從圖中也可以看到旅客資訊顯示看板外框變成紫色(焦距為135mm時)。


#16A_這一張是由iPhone X拍攝的旅客資訊顯示看板,相片記錄LED的外框為灰色,與現場肉眼觀看的一致。

白平衡的議題

筆者使用DA55-300mm拍攝機場捷運時正好遇上滂沱大雨,視野望出這景色是灰濛濛一片,在白平衡仍為自動的模式下,筆者發現拍出的相片會受高ISO躁點(ISO 12800)和雨水的影響而變成不是那樣的〝立體〞,必須透過軟體後製(筆者使用光影魔術手的自動白平衡)才能讓相片的立體感呈現出來。白平衡過去一直不是Pentax的強項,不知這塊能否在日後的韌體調校下讓它變得更好?

#17_影魔術手,自動白平衡前


#18_光影魔術手,自動白平衡後

過去由K20D或K-3進行的鐵道攝影

#19_臺灣松山車站,E1000型,2008年9月。


#20_臺灣侯硐車站,DRC 1000型,2008年9月。


#21_臺灣侯硐車站,EMU700型,2009年8月。


#22_日本成田機場,N'EX 253系,2010年2月。


#23_日本成田機場,N'EX 253系,2010年2月。


#24_日本Hotel Villa Fontaine Shiodome(汐留),700系,2010年2月。


#25_日本Hotel Villa Fontaine Shiodome(汐留),300系,2010年2月。


#26_日本新宿車站,小田急VSE 50000型,2010年2月。


#27_日本新宿車站,EXE 30000型,2010年2月。


#28_日本淺草車站,SPACIA,2010年2月。


#29_日本下今市車站,區間電車,2010年2月。


#30_日本日光車站(東武電車),區間電車,2010年2月。


#31_日本日光車站(東武電車),區間電車,2010年2月。


#32_日本吉祥寺車站,JR中央‧總武線,往津田沼車站方向各站停車的電車,2010年2月。


#33_日本吉祥寺車站,JR中央本線,往豐田沼車站方向(快速)的電車,2010年2月。


#34_日本吉祥寺車站,JR中央本線,E233系青梅特快電車,2010年2月。


#35_日本吉祥寺車站,JR中央本線,E201系青梅特快電車,2010年2月。


#36_日本新宿車站,JR中央‧總武線,往東京車站方向的電車,2010年2月。


#37_日本東京車站,N'EX E259系,2010年2月。


#38_日本東京車站,JR山手線電車,2010年2月。


#39_日本日暮里車站,SKYLINER 3000型電車,2010年2月。


#40_日本日暮里車站,SKYLINER AE100型電車,2010年2月。


#41_臺灣山佳車站,EMU400,2011年6月。


#42_臺灣高鐵燕巢總機廠,2011年11月。


#43_美國西雅圖,單軌電車,2011年11月。


#44_美國西雅圖,地面軌道電車,2011年11月。


#45_加拿大Richmond,SkyTrain,2013年11月。


#46_美國西雅圖,2014年7月。


#47_美國西雅圖,2014年7月。


#48_加拿大,2014年7月。


#49_加拿大,2014年8月。


#50_臺灣高鐵燕巢總機廠,2016年11月。